一、振动与噪声测量装置
核心组件
机架与主轴系统:用于固定被测滚珠丝杠,主轴由驱动装置带动旋转,底端夹具体可固定丝杠轴或螺母。
轴向加载系统:通过加压板施加弹性载荷,模拟实际工况,位移传感器监测加载距离。
振动与噪声检测系统:
振动传感器:采用压电式传感器,采集加速度信号(需固定在工作滑台Y/Z方向)。
声音传感器:使用B计权声级计(如红声HS5633A),频率范围20~10000Hz,测量范围40~120dB,匹配滚珠丝杠的中等强度噪声特性。
信号传递及处理系统:通过信号调理仪滤波、放大信号,经数据采集卡传递至工控机分析。
传感器安装要求
噪声测量:传声器需靠近螺母位置,或通过传声器阵列波束成形技术(如汤文成等2016年研究)提高信噪比。
振动测量:传感器固定于工作滑台,确保与丝杠轴向垂直方向(Y/Z向)的振动信号采集。
二、测量方法与流程
环境控制
温度:20±1℃,湿度:50±5%,避免电磁干扰,周围1米内无遮挡物。
热平衡判定:螺母温度每小时变化<3℃时视为稳定(依据JB10890.1-2008标准)。
振动测量步骤
参数设置:以0.5g初始加速度、60m/min速度驱动工作台加减速。
同步采集:启动测量程序与伺服电机同步,以光栅信号为触发标志。
重复实验:每根丝杠至少测量3次,取均值作为最终结果。
数据分析:通过振动信号(加速度、频率)评估滚珠进出返向器的流畅度及传动性能。
噪声测量步骤
负载与转速:在额定负载和转速下测量噪声声压级。
计权选择:B计权声级模拟中等强度噪声(55~85dB),符合人耳对滚珠丝杠噪声的感知。
信号处理:采用数字滤波去除高频干扰,聚焦有效噪声频段。
三、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
振动信号分析
时域分析:提取振幅、频率等特征参数,评估振动强度。
频域分析:通过FFT变换识别特征频率,判断滚珠碰撞、导轨摩擦等振源。
噪声信号分析
声压级计算:公式Lp=20lg(p/p0),其中基准声压p0=2×10−5Pa。
噪声源定位:结合传声器阵列波束成形技术,定位螺母或反向器区域的噪声源。
性能评定指标
振动:轴向振动幅值、频率稳定性。
噪声:声压级峰值、噪声频谱分布。
四、关键影响因素与改进方向
设计优化
循环路径:采用高刚性回流器或外循环结构(如PMI端塞型、外循环系列),减少滚珠碰撞。
预紧力控制:通过预紧力调整改善接触刚度,降低振动和噪声(康献民等2010年研究)。
加工工艺
表面质量:提高螺纹滚道面光洁度,减少摩擦噪声。
装配精度:确保螺母与丝杠的配合间隙合理,避免松弛或过度预紧。
使用条件
转速控制:噪声与转速对数成正比,需在性能与噪声间权衡。
润滑维护:定期更换润滑剂,减少滚珠与滚道间的摩擦。
五、官方方法与技术支持
官方选型手册
PMI提供滚珠丝杠选型手册(如《台湾银泰PMI滚珠丝杆选型手册》),明确不同系列的噪声特性(如高导程系列、端塞高负荷系列),但具体测量方法需结合实验标准。
实验标准参考
国家标准:如《高速精密滚珠丝杠副性能试验规范》(JB10890.1-2008),规定温升、振动等测试方法。
学术论文:姜洪奎(2007)、张佐营(2008)等研究提供了实验装置与理论分析方法。
六、总结
针对台湾银泰PMI精密滚珠丝杠的振动与噪声测量,需结合专用装置(声级计、振动传感器)、严格的环境控制(恒温恒湿)和系统的数据分析方法。通过优化循环设计、预紧力调整及加工工艺,可显著降低振动与噪声。建议参考官方选型手册及实验标准,结合具体工况制定测量方案。
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