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日常检查与监测
运行状态观察
检查导轨运动是否平滑,有无异响、卡顿或振动。
监测设备运行时的温升(正常工作温度应≤80℃),异常升温可能预示润滑不足或过载。
预压状态确认
定期使用千分表检测导轨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,若精度下降可能需调整预压或更换磨损部件。
污染程度评估
检查导轨表面是否有粉尘、切削液残留或金属碎屑堆积,尤其在光伏硅片加工等高粉尘场景中需缩短检查周期。
二、清洁与防尘
清洁周期
高粉尘环境(如硅片切割):每日生产结束后用无尘布擦拭导轨表面,每周深度清洁一次。
一般环境:每2-4周清洁一次。
清洁方法
步骤1:用压缩空气吹除导轨缝隙中的颗粒物(压力≤0.5MPa,避免直接吹向密封件)。
步骤2:蘸取异丙醇或专用清洁剂擦拭滑块及导轨表面,禁用含酸性/碱性溶剂。
步骤3:干燥后涂抹薄层润滑脂保护。
防护措施
安装防尘罩或风琴罩,防止切削液、金属屑侵入导轨。
在多尘环境中,建议增加导轨密封等级(如选配双唇密封滑块)。
三、润滑管理
润滑剂选择
高温场景(如光伏层压机):选用合成润滑脂(如PMI推荐的高温锂基脂),耐温范围-20℃~150℃。
高负荷场景:使用含极压添加剂(EP)的润滑脂,增强抗磨损性能。
润滑周期
轻载/低速设备:每3-6个月补脂一次。
重载/高速设备:每月检查润滑状态,必要时补脂。
润滑操作规范
清洁后,通过滑块侧面的润滑孔注入新脂,直至旧脂从另一侧排出。
避免过量润滑,否则可能引发润滑脂泄漏或增加阻力。
四、预压与刚性维护
预压状态监测
若设备出现振动或精度下降,需检查预压是否失效。可通过以下方法判断:
手动推动滑块,感受阻力是否均匀。
使用激光干涉仪检测定位精度。
预压调整
非专业人员禁止擅自调整:预压需通过更换不同尺寸钢球或调整滑块内部结构实现,需联系PMI技术支持。
定期校准:建议每年由专业工程师检测预压状态,尤其是重载设备。
五、防锈与腐蚀防护
环境控制
保持设备存放区域干燥,相对湿度≤60%,避免冷凝水形成。
在潮湿地区,建议导轨表面涂覆防锈油(如WD-40)作为临时防护。
锈蚀处理
发现轻微锈蚀时,用油石轻轻打磨并重新润滑。
严重锈蚀需更换导轨或滑块,避免影响运动精度。
六、备件管理与更换
备件储备
储备关键部件(如滑块、钢球、密封件),建议按年消耗量的10%-20%备货。
记录备件批次号,优先使用同批次产品以保持性能一致性。
更换标准
滑块磨损量超过公称尺寸的5%时需更换。
导轨表面出现深度划痕(>0.1mm)或塑性变形时需更换。
七、专业维护建议
年度保养
联系PMI授权服务商进行全面检测,包括导轨直线度、滑块预压、润滑系统等。
培训与文档
对操作人员进行基础维护培训,建立维护日志,记录润滑、清洁、故障处理等数据。

|